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2010-03-26  2010年03月26日  来源:人民教育

  教学故事

  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

  ● 华应龙

  “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

  有一年的时间了,一个女孩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她为什么这么说,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07年11月3日上午,《人民教育》主办的“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研讨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举行。

  开幕式之后我登台上课,和学生们一起认识“圆”。

  由于从重庆匆忙赶来,突然发现自己忘记给学生准备课上要用的A4纸了。

  我只能停下来,临时请其他老师帮我去取A4纸。

  怎么打发这段时间呢?我让学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介绍自己、学校和班级。

  生1:我们二附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由人民教育家张謇先生所创办。

  师:佩服、佩服!一般人只会介绍眼前的,你却想到了遥远的过去,想到了创办人。

  生2:我们学校有漂亮的情智楼、静心楼、童话楼、科技馆、体育馆……

  师:他把我们由遥远的过去又拉回到眼前的现实。

  生3:我叫董思诚,今年11岁,生日是8月9日,星座是狮子座,天天都过得很快乐,虽然成绩不算太好。

  全场大笑,台上的同学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听课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问他:“董思诚,台下的老师们为什么给你这么热烈的掌声?”

  一个学生抢着说:“诚实——”我说:“还有吗?”另一个学生笑着说:“不怕丢丑。”全场又笑了。我接过话头:“董思诚,听了你的介绍,我想到爱迪生上小学时,成绩就不好;爱因斯坦上小学时,成绩也不好。”

  一个女生憋不住了,不高兴地说:“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

  全场再次大笑。

  我笑着问那位女孩:“你怎么就说我打击你了呢?”“您说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名人成绩都不好,是不是意味着成绩好的人就没有前途呢?”

  掌声更响了。

  纸已经发到了学生手头,我只好收住探讨的兴致。

  意犹未尽。虽然继续上课了,可是我心里还挂念着如何回应那位女生。

  课至尾声,为了解决“不用圆规怎样画一个大圆”的问题,“成绩不算太好”的董思诚说:“我觉得可以先确定圆心,画一个很小的圆,然后一米一米地扩大,一直扩大到比较合适的地方,然后把它用油漆画下来就好了。”

  我情不自禁地夸赞道:“创造!创造!我想你将来会像爱迪生那样去创造!大家看,他多棒!华老师教书20多年,还没哪个孩子像他这样想到先画个小圆,然后一段一段往外放的,真是佩服!来,给他掌声!”

  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继续说:“这让我想到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棒。当然成绩好的,可能做得更棒!”

  不少学生回头看了看那位女生。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

  晚上,回到北京,躺在床上,我再次问自己:如果当时不“打住”,如果后面有充足的时间,我该怎么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台下的老师们究竟为什么给董思诚那么热烈的掌声?如果董思诚没有创造出画大圆的方法,我说不出“人皆可以为尧舜”那句话,真是课下再交流吗?交流什么?女孩为什么要质疑我?我的回答有什么不当的地方……

  这么一问,发现自己的话确实有不妥的地方。如果当时我说:“成绩好固然让人阳光灿烂,但成绩不佳也不一定前景暗淡。爱迪生……”,我想那女孩是不会再质疑的。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位女生是在教我这个老师怎么说话。

  这或许就是施教中的反哺。不是有报纸载文称现在已到了“后喻文化”时代了吗?现代师生关系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提倡“教学相长”,可又更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因为教师往往是这对关系中的“后进生”。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心理复演说的倡导者霍尔、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都曾在他们的著述中赞成和推崇过“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点。看来,我们真得向孩子学习,同孩子一起学习。

  另外,“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其实也可以是“尧舜”,但学生绝不是“臣民”。能者为师,无论是“董思诚”,还是那位女生,我们都需要平视;学生也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和教师一起缔造课堂新生活的另一只手。

  我知道了,下次一定向那些对自己说“不”的学生敬礼。我会这样对他们说:“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我的意思是成绩优秀固然让人阳光灿烂,但成绩不佳并不一定前景暗淡。但我更敬佩你质疑老师的勇气!”

  教育,该做的和能做的

  事件中“成绩好”与成才、成功的关系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成绩优秀的不一定能成才,成绩不佳的却也可能成才,那成才的关键是什么?

  我查阅了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希尔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归纳出最有价值的、带有规律性的17条成功定律:

  1. 积极的心态。2. 明确的目标。3. 多走些路。4. 正确的思考方法。5. 高度的自制力。6. 培养领导才能。7. 建立自信心。8. 迷人的个性。9. 创新致胜。10. 充满热忱。11. 专心致志。12. 富有合作精神。13. 正确看待失败。14. 永葆进取心。15. 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16. 保持身心健康。17. 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17条定律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观因素,确实没有一条与学习成绩有关,而主要与心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关。

  进一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相当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日后没有成功,而很多成绩不佳的学生日后却能够成才。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心态往往极度地想赢怕输,包容性差,不会合作;而相当多成绩不佳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心态平和,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意志坚韧,耐挫能力强。

  2008年8月6日,我打电话给千里之外的董思诚,问他在做什么?“准备去补课。”“放假了,怎么还要补课呢?”他笑笑,非常开朗地回答道:“应该的,成绩不好嘛!”那种坦然面对、积极应对的心态,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这不正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吗?当我提到他画大圆的创造性方法时,他说:“这不算什么,很幼稚、奇怪的方法!”我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画面:海滩边,一个小孩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垒起来的城堡一下子推倒。小孩是幸福的,我相信他会有更大的创造。

  那么,“对人的成全”的教育该做和能做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因此,除了成绩,还应该有心态,有思维方式,有行为习惯……也就是希尔总结的17条吧。既然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是否应该多想一想、问一问自己:教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8月12日,我再打电话给那位质疑我的女孩,我问她还记得我吗?她说记得,但具体上的什么课已经不记得了(这让我有些意外,不过才隔了10个月啊),她说,“那次上课,我不礼貌地突然冒出一句‘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没有举手,直接说的”。她还记得我对她说“成绩好会更好”。

  由此推之,我们的教学要成功,也得有一个“明确目标”——不光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我们应该让学生尽早地认识到成绩优劣并不意味着成功,眼睛不能只盯着考试成绩。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促进生命成长的价值引导。

  继而,我又问:既然成绩优劣都能成功,那学生还要苦学干什么?

  我认为,苦学是一种儿童游戏,表面上看是为了考试成绩,实质上是为了达成一个游戏目标,体味和补充人生历练,积淀为目标而不懈拼搏的精神元素。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扬学生的精神和灵魂。

  如何传授知识?我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怎样点化生命?除了“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便语焉不详了,当上下而求索。

  ……

  感动于那个女孩的声音,感谢她的质疑!是她让我有了这番思考的乐趣。

  还要感谢自己的“纠缠”,因为“纠缠”于她的质疑,让我“储蓄”了许多对我自己来说还是陌生、崭新的“发现”。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5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