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儿童是全部的秘密”——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真人教育”扫描
2010-04-06  2010年04月06日  来源:人民教育

  晶莹剔透的童心,美好却也脆弱,只有真正读懂他的人才有资格走进他、呵护他。而呵护则需要另一种能力——智慧和耐心。

  每个学校总有那么几个特别令人头疼的孩子,小锐就是一个。周静玉是小锐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周老师清楚,要走近这样的孩子不容易。

  “让他接受我,还得让他在课堂上认可我。”于是我有意靠近孩子们的活动天地,到小锐最喜欢的校园一角,蹲下身来问小锐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小锐说,你上的课没什么意思。我接着问他,那老师怎样上课才有意思呢?他说,上语文课最想听好多好多故事,看到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孩子在提醒我怎样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从那以后,我用心地去备课,将懒惰的理由抛掉。不久,我看见小锐在语文课上睁着大大的眼睛,每遇有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时,他总是将手举得高高的,而我常常能从他那儿得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那天的语文课上,《迷路的小鸭子》由他来朗读,他扮演那只伤心、失望、害怕的小鸭子,他动情地朗读,同学们都为他鼓掌,而我听得落泪了。

  回过头来想,我还真得感谢小锐,因为他,我才鼓足勇气去上年级组的研究课;因为他,我才磨砺出教学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有所进步。

  ……

  学期结束时,老师们都夸小锐进步了。在校门口小锐经常微笑着和我打招呼。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把他的缺点都改正过来,可是他态度的转变,让人看到了希望。

  周老师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们不禁要问,光谷一小的道德教育为什么能给予孩子们伟大的包容?那是因为老师们总是在内心流淌着这样的善良愿望:那些“迷路的小鸭子”一定会回来的。

  而在记者看来,这一切更需要非凡的智慧去“浇灌”。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去发现每颗心灵的特殊之处,并用智慧和耐心来呵护童心。当教育者具备了这些品质时,教育便永远行走在“求真”的路上。

  课堂教学的捷径是儿童

  “真实课堂”到底什么样?光谷一小的老师们并不急于回答。

  “还是到课堂上看一看吧”。老师们说——

  这是一节数学课《三角形的分类》。

  课前老师精心准备了7种三角形(普通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一共13套(供4人小组使用)。

  引导复习后,老师让各小组拿出了这些三角形仔细观察后分类。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拿着看,有的拿着比……

  之后,小组代表上台试分,几乎所有的小组都是按角来分类:直角一类;钝角一类;锐角一类。

  师:(指着两个钝角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两个三角形分为一类呢?

  生:因为它们都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哦,看来你们都是按角的特点来分的。那么这一类呢?(指着3个“直角”三角形)你们为什么又把它们放在一起呢?

  生: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直角。

  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角是直角呢?

  生:看出来的。

  师:那么,现在请拿出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或者用量角器去量一量你们确定的“直角”是哪个角。

  不一会儿,学生们都发现了其中有一个角只有80多度,不应该归为直角,而应该放入锐角三角形一类。

  师:这个失误的判断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说明观察不能光凭眼睛去看,还要动手去量、去做。

  ……

  这节课是朴实无华的,但教师却深谙儿童思维中的规律——她并不急于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而是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从“做”数学中找到错误,并在不断试错中完善思维。

  这样做显然比那些“揠苗助长”的教学真实、有效。

  而时下的很多课堂并不拥有这样的“真实”。熊倩老师发现一个现象:

  “老师,这鸟儿在说它找不到家,很伤心!”

  “你再想想,为什么鸟儿回到森林了却并不快乐?”

  学生沉吟,思索老师想要的答案。

  “同学们,森林不在了,朋友也不在了啊!”

  “我知道了,鸟儿还在说我没有了朋友,真难过!”

  “是啊,没有朋友的小鸟孤零零,怎么能不伤心呢?我们一起读!”

  ……

  这种设计在平时教学中屡见不鲜,过程不能说不真实。“可是真实的‘罗盘’偏向了,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儿童只是按照教师设定的轨道前进。”熊老师接着分析道。

  这也是一种虚假。

  “把课堂的着陆点放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上!”光谷一小主张,课堂如果没有给予学生舒展、自由的思维发展空间,那么便不是真实的课堂。“真实课堂”一定是关注儿童思维状态,使儿童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

  然而课堂是纷繁复杂的,要让所有孩子的思维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谈何容易!在光谷一小的老师们看来,这也并非没有捷径可走。

  他们说,儿童就是捷径。

  他们探索总结出了课堂“以儿童为本”的几条重要原则。

  第一条,是了解儿童的真实学习状态,让孩子亲近你的教学,将他们牢牢吸引在课堂上。

  祝艳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每次在初次接班的时候,她总是花大量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习惯,并和家长交流,摸清孩子的性格特点。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