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用思想驱动校长的成长 编者按 多年前,编辑曾接到一位校长的电话,至今难以忘记。 “请问编辑,‘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四句话现在还流行吗?我想把它写在我们学校大门旁边的墙上。” “您如果想在那里写几句话,最好是您的教育理念或者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每所学校都不同,应该凸显你们的特色。像有的校长提出‘为四十岁作准备’,这句话写在墙上,比起‘四个学会’来,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哦,这样啊。我想不出什么来。您就告诉我,这‘四个学会’现在还流不流行就可以了。” …… 时间过去许久,这段对话依然沉甸甸地压在编辑心里:没有自己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校长,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所幸的是,已经有一批校长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对校长的要求。他们把日常的繁杂工作与追求教育理想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提出的“以爱育爱”,像浙江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校长陈立群提出“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并以此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了教育思想的校长,才能独立于时代的风浪,避开粗放管理、分数至上的误区。 也许有校长为难:形成教育思想谈何容易!如果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有难度,那么,为什么不从提炼教育理念入手呢?先用教育理念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再用思考与实践去逐渐充实理念,形成思想——这,也许是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的一条道路吧。 给教育涂上爱的底色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教育思想简析 ●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梅汝莉 李烈其人:一个求真、崇善、爱美的校长 原北京市教委主任曾经在一次大会上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就是我们小学的清华、北大,这是极高的评价。对此,有的校长很容易借机张扬学校或自身,作为实验二小校长的李烈,却没有就此提出什么创办“北京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学校的口号,而是仍然踏踏实实地不断探索和落实她提出来的“以爱育爱”和“双主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她不追求虚名,也不因为获得各种殊荣而格外包装自己,她仍然保持着一个爱美女人的面貌,打扮得时尚而高雅,以一个真实的“自我”去培育一个个敢说真话、富有个性的“真人”。面对“假大空”的汪洋恣肆,使人们格外珍惜李烈式的真实。 李烈身体力行“以爱育爱”。她将“尊重”作为“爱”的起点。她处处防止因为自己的“荣光”而遮蔽了他人的功绩,连她撰写的《让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专著,也点点滴滴地记录了自己曾获得的各种帮助,连谁帮助润色了这本书稿,也毫不隐讳,一一列上大名。这样做,不仅没有减损这本书的“李烈品牌”,更展现了她高尚的人格。她认为“负责”,也同样属于“爱”。为此,她严厉制止任何有损于学生成长的行为,由于她善解人意和坦诚,常常使人从她率直的批评中领略到她深沉的关爱。真诚和友善,使人际关系在这所学校变得单纯起来。2000年实验二小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艺术节,老师们竟然站在庄严的舞台上爆发出“李校长,我们爱你”的呼声,召唤校长上台分享他们的欢乐!我看见李烈被感动得“发懵”,除了幸福的泪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李烈以自己的人格营造着实验二小的精神家园,她的生命正与实验二小同行! 击中时弊的教育胆识 上个世纪一段时期,“人学”曾被我国某些学者视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典型表现,遭到批判。李烈校长却大胆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以爱育爱”和“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她的胆识和炽热的教育追求,令人感佩! 对于我国教育界来说,经历过几十年血与火的洗礼,在李烈提出上述教育理念时,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很多有良知的人在思考,如何让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惨剧不再发生,巴金老人的《随想录》把人们的思想从“伤痕文学”的激愤中引向了对人性复归的思考。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批判“左”的思想对教育摧残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再也不会出现打死无辜校长和老师的、失去人性的学生。李烈校长提出的“以爱育爱”的主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她期盼营造“一个对生命的尊重与感动的教育圈”,这不正是中国教育复兴的前提吗?我们需要的正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以爱育爱”击中时弊,像甘露一样播撒在思想贫瘠的教育领地上,为我国教育的拨乱反正和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