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十大“作文意识”谈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个性意识

  作文个性是怎样“长”出来的?自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前捷克斯洛伐克诗人塞弗尔特说:“我为感到自由而写作。”写作没有自由,这个世界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就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樟树就长成樟树,是榆树就长成榆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应试作文则是强拉着“树”往这边长,不能往那边长,这里要粗一点,那里要细一点,这里要弯一点,那里要直一点;学生不是想着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要表的情表出来,而是如何按要求生产作文,结果,文章中的笑是机械的,哭是机械的,妩与媚也是机械的。如此作文,何谈个性?

  没有语言的自由就没有作文的个性。语言的自由往往表现为语言使用的自由。有人认为,小学生大都有两套话语体系,一套是公共话语体系,是对有敬畏感和距离感的人,如对教师和严厉的父母说的话,它有着四平八稳的老成,却都是些无奈的言不由衷的话,不率真的话;另一套是私人话语体系,是对亲切的、平等的人,如小伙伴和亲切信赖的大人面前的海侃神聊,说的是实话、原汁原味的“童话”,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的话。很多学生不敢用属于自己的私人话语体系作文,每次作文,他们都得暂时扔掉自己熟悉的私人话语体系,搜肠刮肚地搬那套自己不熟悉的公共话语体系,这犹如一个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一到写字,偏偏要用左手,不仅滑稽可笑,而且费力不讨好。当学生明白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说自己的事儿,你就能读到充满童真与个性的话语,那是没有伪装与刻意修饰的声音,是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来的话语,天然,清新。作文教学只有让学生走出公共话语体系,进入私人话语体系,语言才会充满个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嗓音去歌唱,用自己熟悉的话语体系来写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和支点,也是我办《周报》选稿时最重要的实践理念。

  必须明白,对学生语言上的导引,绝不是叫学生丢开已有的私人话语体系,重新打造一套带有防护罩的话语体系。首先要让每个学生的私人话语体系自由生长,然后才是下一步的工作,即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私人话语体系进行改良、发展和创新,这一过程包括私人话语体系和阅读话语体系、公共话语体系的交叉、渗透、活化、融合,逐渐孕育出走向成熟的个性化语言以及个性表达。小学生的语言个性培育的着力点应是:(1)保护,让学生敢于用自己的嗓音歌唱;(2)尊重,对学生的歌唱以欣赏的眼光去倾听,尊重其语言中的残缺之美;(3)宽容,对私人话语中的病误或怪异,不用放大镜,不小题大做;(4)鼓励,即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激励他们朝此方向努力。

  诗外意识

  语言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基因密码的方式留存于每一个“人”的个体之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里都根植着汉语言的基因密码。教师所要做的是激活,而不是另起炉灶地给、塞、填。只要我们真诚地相信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语言自由,只要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话语方式进行说话和写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世界,每一个正常的中国孩子都能够把握汉语言。作文不仅仅是文字排列。以文字排列为主要色彩的作文训练,只是外在于作文、生命的“术”,对于“人”的作文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真正的作文有很多无法言说的奥妙,其背后是“人”的个性禀赋、情感情绪、经验阅历、审美取向等等,一句话,作文背后、语言背后是写作文的那个“人”。写作教学不能只关注“文”,而更要关注“人”及“人”的成长。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由三“力”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三足鼎立。女生的心灵大都比男生来得细腻、敏感,男生的思考大都比女生来得明晰、深入。小学里男生思考力的优势还未显现,女生的细腻与敏感却与生俱来般地表现出来,所以女生作文水平普遍优于男生。文章说到底是“心”的产物。不锤炼、不指向“心”的写作教学是不完整的。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都很通顺,读来却淡而无味,究其根源,是作者缺乏敏感的心灵去细腻地体验生活和自己的情绪、情感,缺少对事物从表象到抽象的思考与提炼。把“人”的心灵力与思考力排斥在作文之外不闻不问不管,是写作教学不能突破瓶颈取得实质性进展乃至飞跃的一大原因。很多人认为心灵感受力与现象思辨力是一种自成长,完全是教学之外的自悟自得。我的写作教学实践试图突破这个禁区:(1)每周一次“我的名言”。“名言”的写作需要从事物表面深入事物内核。有的学生写道:“为了思考,上帝创造了大脑;为了完善思考,上帝创造了书。”更有的说:“谎言是架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把枷锁。”这些“名言”表明,学生的思考力正在得到大力提升。(2)每月一次“两难话题”辩论。将诸如“同桌,自选好还是老师安排好”、“压岁钱自己花好不好”等话题公布在博客上、《周报》上,让学生讨论、辩论。争辩越深入,各自的精神世界就越敞亮、畅达,思想的通道也就越宽阔、明亮、深邃。(3)《周报》开设“心语港湾”。它为学生开辟一个心灵交流的场所,将作文、心灵、情感连接在一起。(4)《周报》开设“故事争鸣”。故事争鸣的写作是作者最投入、激情最澎湃的时候,心灵的全情介入,使文字被烘得暖洋洋的。

  跳出作文教作文。“诗外意识”着力于作文背后的“人”的成长。作文教学不再孤立于“人”之外。心灵的敏感力、现象的思辨力的成长价值也是“人”的成长价值,重视并开掘它的作文教学是我所认为的大作文教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