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作文教学贵在求真
2010-03-09  2010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写作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情感,避免学生写作落入同一化、成人化的窠臼。

   一、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因此,真实地体验生活,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根本。

   笔者在组织学生写“秋游”这一主题作文时,先让学生说服老师为什么要带他们秋游,然后让学生推荐秋游地点,地点确定后,又让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秋游方案,秋游回来后学生自主习作,可写秋游前、秋游时、秋游后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受教育的或被感动的事情,也可以写某一个人,写作结果令人满意。有的学生写《秋游,我睡不着觉》,有的学生写《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秋游》,有的学生写《原来天空这么蓝》……

从这次习作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学生都有自己的真实体验,所以在作文中也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不同的个性。

   二、真事情。

   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真人真事写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叫王明,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一个书包,里面有现金、证件以及书本。王明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可他一到校就把捡到的书包交给了老师。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钱物。学生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比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王明都一一作了回答。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不到20分钟,绝大部分学生都写了400字以上的作文。经过这一堂作文课,学生都明白了一件事,作文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不难。

   三、真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作文中,有的学生过分依赖作文书、报,每写一篇作文都照着别人的样子做。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杜绝抄袭,让学生相信自己,学会独立思考,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搜集作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自己的能力,真实地表达出来。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海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引导学生在对真实事件、真实情感的表达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真感情。

   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真才能文美。

   有的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总是要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才算满意,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埋没了学生自身真实的想法,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学生怎能写得好呢?一位教师是这样辅导学生作文的:一位学生写了跟爸爸去钓鱼时,因受到殷勤的款待而非常得意,其原因写在了文章的最后:因为爸爸是局长。在这篇文章中孩子的世界观显然是不对的,不值得提倡,但他所写出来的是他的真实思想。而这位教师却狠狠地批评了他,这个孩子只好在作文最后加了一句:“这样很不好,我以后再也不跟爸爸去钓鱼了。”这就给人一种很牵强的感觉。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孩子的思想真转过弯来了,可能只是出于老师的压力才这样写的。试想,在以后的作文中,他还敢再写自己的真实感想吗?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心里话,不要写违心话。要耐心细致地对学生的心理情感进行分析,而不是武断地批评学生。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才有生命力。

   文胡新  作者单位:广东省乳源县金禧小学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