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周”系列活动便是全校师生的外语盛会。活动覆盖6个语种,包括外语海报、书法展、舞台剧表演、经典名剧原声模仿秀、外语演讲比赛、SUPERSTAR外语歌曲大赛、外国专家讲座等生动活泼的外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均由学生自组、自编、自导、自演,不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解、运用、创造,而且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外语特长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重外的经典英语剧《猫》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还曾远赴国外演出,引起轰动。2005年,中国著名作家代表团众多作家观看了重外学生用英语演绎的话剧《石壕吏》,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重外特别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语言素养。每年学校都选送大批师生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并通过国际文化交流组织等渠道,接收外国学生与重外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学校还与国外多所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经常开展互访活动,比如,学校多次派出师生艺术访问团访问姊妹学校,曾在英国利物浦巡回演出15场,在该地区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不久前,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访问重外,两国学生共跳校园华尔兹,同上各种课程,共享联欢盛会。通过国际交流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西文化差异,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交往与合作的规则。

  外语不再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知识,而成为了他们别具一格的才能和特长。

  课堂内外结合 完善综合素养

  新世纪人才的竞争,最终取决于综合素质的竞争。重外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结构上重层次,在内容上重选择,在实施上重开放,在评价上重立体,追求“学科间渗透、课内外交叉”,广泛开展“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创新学科知识渗透的新途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长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具、民族精神和世界意识共生的复合型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重外在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年级各有侧重:高一年级以研究过程为主,引导学生去关注那些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课题,从而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高二年级以研究方法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和灵活、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年级则以研究成果为主,引导学生总结、提炼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总结、提炼的能力和准确、简明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课题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繁荣的社团文化也是重外的一道特色风景。每逢春秋两季开学,校园里总是异常活跃,新一轮的社团展示、社团招募就开始了。“清净了”文学社、“天地人”学社、“呓语”话剧社等28个学生社团,涉足文史、数理、科技、艺术、戏剧、体育、动漫等10余个领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其自身特长,形成了彼此之间的协作精神。其中,“清净了”文学社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文学社,少年作家郭敬明担任名誉社长,作家莫怀戚为《清净了》杂志题写了刊名。学校社团广泛吸纳中外文化精华,中西合璧,洋为中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个性独特、异彩纷呈的社团文化。

  “身心健康”是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的必备素质,重外长期开展系列“阳光体育”活动。每到课间活动时间,整个校园都沉浸在运动的欢声笑语中,校园里到处是享受快乐的身影;校园集体舞和课间自编操表演,均由各班自行编排,或激情昂扬,或活力四射,或轻柔舒展,充满了个性和特色。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更是全校师生的重要节日,其中的全班接力跑、班主任接力跑是学校特色项目,把团结、和谐的气氛推向高潮,全校普遍形成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良好氛围。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回报社会、服务人类的意识。比如,重外学生参加英领馆组织的“校园气候酷派”比赛,成立了“校园气候酷派环保协会”,带动了全校师生的环保节能活动。他们自筹资金建立了环保节能奖励基金,在“5?12”汶川大地震捐助活动中,他们将基金会第一笔利息捐给了灾区人民。

  推进国际化发展 架设成才立交桥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全球化。它……平坦化了我们的竞争场地。”在这样一个日益平坦化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多样化、多层次的成才途径,让学生成长为面向未来的世界公民。为此,重外搭建了一座“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成才“立交桥”。主要包括:国际IB文凭项目、中加双文凭班、出国预备班、高三学生出国“绿色通道”项目、新加坡留学项目等,与学校的保送、特招政策互相依托,互为补充,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梯度的特征。

  比如,在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方面,学校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4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出国预备班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了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学校还是我国与新加坡政府间的留学合作项目——初三、高二留学项目在重庆的主要合作学校之一,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到新加坡学习;学校还与世界著名学府英国剑桥大学签订协议,成为该校在重庆唯一的“遴选中心”。2006年,作为西部地区的合作学校,重外与加拿大最高学府多伦多大学建立了“绿色通道”项目,学生在不参加雅思或托福考试、不参加我国或加拿大高考的情况下,经多伦多大学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到该校就读。两年间,该校已在重外录取学生20名。

  这些学生走出国门后,展现出了卓越的综合素质、强劲的竞争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比如,重外2005级学生艾宁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录取,并获得了高额奖学金。他以自己的学识、思维和品格获得了比尔?盖茨的首席法律顾问艾尔辛格先生和著名经济学家格瑞先生等一些知名教授的赏识,并被格瑞先生选为助手。2006年,艾宁走进哈佛大学,成为重庆市首位哈佛学子。

  实践证明,国际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成才“立交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外语特长、融入世界竞争舞台的广阔发展空间,而且为改变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作出了探索,学校的办学品质也在国际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得以提升。

  “有一等之胸襟,方有一等之思想;有一等之思想,方有一等之行动”。重外人认为,一个有雄心、有抱负的学校要发展一流的先进教育,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举措,才能适应世界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世界文明的重外人将时刻不忘肩负的历史使命,将以更加厚重的办学理念,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更加务实的育人举措,让更多学子成长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张裕云 作者系重庆外国语学校校长)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5—16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