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杯 “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征文 亲爱的读者,从2008年1月起,本刊编辑部与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重外杯”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征文活动。征文内容为: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内涵、特征类型、要素和形成条件;特色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基本策略及案例研究;特色学校评估标准的设计与思考(包括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方案等);国内外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等等。文章以3000字左右为宜。欢迎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科研人员及有真知灼见人士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陆续在“‘特色学校’征文选登”栏目刊发。 均衡视野下的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兼论重庆市特色学校发展战略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和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由于长期历史的、管理体制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大,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突出,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在经济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的客观情况下,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的战略部署中,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将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放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特色学校建设。 (一)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解读。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可以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① 从实践上看,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权利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教育过程平等,即政府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教师的相对同等的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应达到一个基本标准,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1. 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优质性。均衡发展绝不是教育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是要限制教育发展,把高水平的拉下来,而是要尽快用各种方法把低水平教育地区、学校扶上去;要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低水平的学校,而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高层次均衡发展。② 因此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 2. 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差异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指出,“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因此,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平等,对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都应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教育标准,更重要的是教育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即在教育过程中高度关注和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此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 (二)特色学校建设既是均衡发展的客观诉求,也将有力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 特色学校凸显优质性,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性是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特色学校就是优质的学校行为过程及活动的良好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特色学校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成功,为外界社会所认可;能够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兄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并作为成功范例加以宣传的学校。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即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创设有自己学校个性特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出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2. 特色学校凸显独特性,可较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独特性是特色学校的核心特征,它是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各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以及学校办学自主选择的创造性,经过学校师生长期自觉努力建设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特色学校所提供的优质教育不仅表现在教学质量、教育效果上的“优”,而且还能提供“特”,即多样化的教育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的需要,使得有某方面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校,既关注孩子的差异、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空间,也丰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3. 特色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增大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受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及教育总供给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要靠加大国家财政投入来缓解这一矛盾是难以达到的。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必须抓好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而创办特色学校走的正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即依靠学校实行自主改革、挖掘本校具有的潜在优势,合理而又充分地利用学校既有的资源并最终形成自身特色。事实证明,许多原先基础较差的薄弱学校通过创办特色学校而优化了教育资源。因此,创办特色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外援”式学校发展方式,在国家有限的教育投入下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