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用心歌唱不寻常的30年 ● 于漪 中国教育改革30年,与其他领域一样,取得的发展与成就令世人瞩目。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课程,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进行曲中,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抚今忆昔,耳畔响起一步步改革的坚实的步履声,眼前浮现一幕幕急切盼望有效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场景。30年岁月不寻常,全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智慧。 一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文革”中对建国以来17年教育“两个估计”的枷锁还没有打开。“文革”10年对教育事业的摧残,对人才培养的残害,对教师队伍的迫害,有目共睹,大家心里都有一笔账,功过是非基本清楚。但出于10年高压下的恐惧,许多教师不敢说,不敢干,徘徊观望。平地一声春雷,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发表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建国后17年教育工作的成就,以推翻“两个估计”为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的突破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碎了强加在教师身上的枷锁。这年深秋,上海在文化广场召开了教育方面的大会,我作为“文革”中受迫害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大会上发言,批判“两个估计”的错误。会上,群情激愤,吐露压抑在胸中的真言。砸开了“两个估计”的枷锁,教育的春天来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紧接着是恢复高考。我心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言表。1966年我亲身经历了废除高校招生,眼看我教了3年的高中毕业生憧憬大学深造的理想破灭。66届那批高中生的人生追求、道德面貌、语文水平有目共睹,是值得培养、造就的好苗子,然而一声停止与废除,改变了他们人生的道路。说不尽的辛酸!恢复高考时,我正在教77届语文,做77届的年级组长。一听到高考恢复,师生欣喜若狂。我们立即调整了班级,抓住来之不易的机遇,开设必须考试的课程。教师悉心教,学生刻苦学,夙兴夜寐,为的是培养有用之才,为的是国家的兴旺与发达。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对班级进行写作指导与作文讲评,而且对每个同学面批面改。细致地帮,深入地帮,师生亲密无间,情深意浓。当年级里有两个班级百分之百考取高校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1977年10月19日,金色的秋天。南京路上海医药商店7楼,上海电视台教育演播分室第一次向全市直播中学教师向学生讲授语文课的实况。这一天北京也开播,为我们引路。虽然“文革”前我曾经历过几百人听课的大场面,但当时上镜头是极稀罕的事。与那么多观众见面,对我来说,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心中着实有些紧张。演播室很简陋,课桌椅十分破旧,窗框上(纸板制的)挂着五六条纸剪的嫩绿色柳丝,增添几分生机与美感。教材由我自选。我深感自己冲出了“文革”的暴风雨,于是在图书馆被捆扎的、所谓不得外借的“封、资、修”作品中找到了高尔基的《海燕》,就以此为教材授课。我心里紧张,央求演播现场的导演录下来再播,他说,“那怎么成?我们没摄像头,一个摄像头要几万元。”我哑口了。导演指令,灯陡然亮了,满屋通明,我的心紧缩了一下,立刻镇定下来,从容地走进教室。朗读、剖析、讨论,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学生十分投入,我也得心应手,进入忘我境地。齐读到“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群情振奋,语调高昂,自信、豪迈、欢乐洋溢其间。这似乎已不是高尔基笔下的诗句,而是师生发自肺腑的心声。课在朗读全文中收煞。有学生风趣地说:“我们刚从海边归来。”导演竖起大拇指对学生说:“太好了!” 我兴冲冲地返家,那种冲出暴风雨、精神上获得解放的喜悦似乎渗透到每个细胞,恨不得逢人便诉说。门是我爱人开的,他是个古板正宗的读书人,对我经常公开教学,忙这忙那,总是泼冷水,不断降温。这次却一反常态地说:“我从未看你上过课,怕你上砸了。看你进教室笑眯眯,镇定自若,我心就定了。九吋黑白电视虽小,但还看得清楚。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这倒是一语中的。三尺讲台无限爱,我爱学生、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化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般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随后,我收到好些封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来信。这些收看电视的老师和我虽素昧平生,但心中表露的却是共同的心声:冲出暴风雨,课堂里春风拂面,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来到了。 二 1978年,教育部、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好运竟然也落到了我的头上。上海评首批特级教师,没有自己本人的申请,突然通知我参加颁证的大会,我又惊又喜,兴奋不已。上海首批被评上中学特级教师的共8名,7名所在学校都是市级著名中学,唯独自己所在学校是区重点中学,而且和中心城区比,我们区又是“第三世界”。想来想去,相当程度是机遇,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是“文革”前公开课上得多,学生高兴、家长满意我所带班级、年级的缘故。其实,课上得好的教师很多,有学问的老教师也很多。既然我交上了好运,就不能让荣誉蒙上灰尘,一定要让偶然性为必然性开拓道路。特级教师在德、才、识、能诸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要成为“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对我来说,需要竭尽全力、努力登攀,才能逐步缩短差距。我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30年孜孜矻矻,不敢有丝毫懈怠,走了一条老老实实学做特级教师的路。 思想获解放,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语文教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了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先后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90年代初又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制订、颁布对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丰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