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其实很简单,可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按这些方式迅速成长起来,而有的教师却成长缓慢,最终仍然平庸? ●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都是在课堂,可是为什么有的教师在课堂里得到锻炼,像是在田野里拔节,而有的教师在课堂里却没有多少感受,失却了向上的要求和力量? ●反思是名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可为什么有的教师怎么“反思”都没有效果呢? ●名师从“心”出发,在行走的路上,寻找着成长的方式,也寻找到“心”的归宿,名师成长的方式实质上是心智的丰富和开放。 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 ——谈名师成长的方式 ● 成尚荣 “校园里有条青砖道。十几年前,我的双脚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从此,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便都以青砖道连接。青砖道成了移动的‘沙龙’……校园的上空星星点点,一串脚步那般轻盈。一日日,一次次,我们就这样从青砖道走过。”一如他的语文教学,周益民用诗意的方式回答我的访谈,描述他成长的往事,阐释他的成长方式。 名师成长是需要方式的,名师成长也是有方式的,名师成长应当有自己的方式。 往狭义里说,方式是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往广义上说,方式是形式和路径;往深义中去说,方式往往是一种方略、谋略。方式并不是自足的独立存在物,对其价值的判断离不开与方式相联系相融合的其他因素。方式好比是桥梁,连接着理念与行动,方式是理念的行为化,又是行动着的理念;方式好比是登山的路径和方法,引导人向上攀援。南京师范大学附小的贲友林老师曾用“此岸与彼岸”做他教学专著的书名,暗含着一个深刻的寓意:方式是从此岸向彼岸的渡船,抑或是船上的那只桨。 方式,使名师成长从概念化中超脱出来。从方式中我们可以触摸到名师成长的脉动,倾听到名师成长的足音,感受到名师成长是那么具体,那么实在,又那么生动。成长方式是讨论名师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教师成长方式其实很简单很一般,但不简单不一般的是,名师对基本规律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显现着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成长自觉”。 在访谈中,关于成长方式,名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读书、实践、思考、总结、写作。这种回答和归纳,表达了名师成长的基本方式,揭示了名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名师们就是在把握这些基本方式、遵循这一般规律中成长起来的,似乎没有特殊之处。确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般规律之中,与这些规律朝夕相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按这些方式迅速地成长起来,获得成功,而有的教师却成长缓慢,甚至没有明显的进步,最终仍然平庸?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解开这一问题实在是极有价值的。 经过分析,笔者以为,名师在以下方面是“与众不同”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恰恰是名师在成长方式方面成功的密码。 其一,名师信奉这些基本方式,坚守这一般规律。他们坚信基本方式是前人总结、积淀下来的经验,其中隐藏着成功的基因。这些基因,实质上是文化,是文化影响着人、改变着人、造就了人。正因为如此,他们寻找这些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这些关键词当作关系链,进而形成循环链。读书是为了实践,实践中实践后需要思考,思考后再实践,并提炼实践的经验,作理性概括,并形成文字,在形成文字的过程中梳理思想、提升认识,然后再去读书、实践,如此不断循环。其间每一个关键词都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始终没有终点。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却不会这么去认识,也没有这么去寻找,更没有这样去坚持。可以这么认为,他们并不了解这些方式和规律,严格地说,他们首先没有信奉这些方式和规律,因而漠视并远离了规律,甚或逃避规律,无形中他们被规律所淹没。相反,名师们牢记着,基本的方式、一般的规律是最普通的,却是最有力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