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重视双基”能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吗?
2010-04-25  2010年04月25日  来源:人民教育

   接到“什么是我们国家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个题目的约稿电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不是我的答案,但是我知道这是许多人的答案。我没有做调查,但是我的理性告诉我,这个“许多”可能达到“80%”甚至以上,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中国数学双基教学》(张奠宙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为此我想谈两个问题。

   一、“重视双基”出自何处?

  资料表明,在我国类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法是在19523月出现的。当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提出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配套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提法是:“教给学生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们应用这种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技能和熟练技巧。”需要指出的是,这份大纲的注释指出“本《大纲》是教育部于195212月根据苏联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译”;而由我们自己的专家独立研制出的1963年《数学教学大纲》只提“牢固地掌握……的基础知识,培养……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文革”后1978年的《数学教学大纲》提法上与此十分相近;直到1986年公布的《数学教学大纲》,才第一次十分明确地表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确认资料的可靠性,我两次与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电话沟通,征询他的意见。吕教授的博士论文中有专门一章研究这一时期教学大纲的演变。

  可见,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前苏联教学大纲的影响。也就是说“双基”一词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何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整提出,距离今天也仅仅20年出头。相比于数以千年计的中国数学和数学教育的悠久历史,要说“重视双基”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点还真有些牵强,更不必“过早地”称之为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以防止束缚住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记得1997年春季,那时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受时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比较数学教育学者梁贯成博士的邀请,我到香港做短期学术访问。期间,我很尊敬的张奠宙先生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我前去拜访。在极为短暂的见面时间里,张先生十分友好地提醒我们要加强对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如“重视双基”、“先记忆后理解”等的研究,我的直觉以及我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让我与这一建议保持距离,当时我也很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今天,再次面对这一命题,阅读张先生及其团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我仍然不能说服自己——这就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正如《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在书末“未来展望”中写到的,“过于强调双基可能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容易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式;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也许这刚好印证了为什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能更加妥当。当然,从2003年就开始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已经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应该说这一进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重视双基”不一定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不妨碍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给予必要的关注,在这个问题上“适度”可能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在中国!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