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2009-09-27  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人民教育

  特别报道

  □ 短评

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 本刊评论员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的,也不能指望一种改革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实验,虽然不能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但毕竟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比如在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这些突破,是思想进一步解放、敢于冲破传统禁锢的结果。

  其一,敢于直言“人的价值”。

  “生本教育”的基石,就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在这里,学生不再被看作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与此相对应的,做教师的基本准则,就是要相信学生、赞美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是“有困难,找学生”。

  学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赋予如此崇高的、无可辩驳的主体地位。这使他们桀骜不驯的生命本性,不再受到束缚。他们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效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解放,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而“生本教育”,正是解决了这个动力问题。

  如果不从心里敬畏生命、不打算依靠生命,那么任何活动与讨论,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只能成为花样和摆设;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不可能彻底。

  其二,敢于坚持民主的精神。

  “生本教育”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是自由讨论。一个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会获得老师与同学的尊重和赞赏。这需要一种民主的精神。

  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教育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缺乏民主。不少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不爱阅读,课堂上不肯积极发言。其中的原因,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因为如果只是在口头上重视阅读、鼓励发言,而事实上却对学生的独立观点加以冷嘲热讽,使之失去了取得成就感的机会,学生怎么能不从心里产生抗拒呢?

  其实,为人师者能站在讲台下面欣赏学生的表演,比起亲自上阵苦教苦讲,需要更大的气度。因为他需要走下讲台,把它让给学生;他需要放下身架,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其三,敢于直面现实。

  “生本教育”之所以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是因为它不回避中考、高考,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成为改革的一大成果。

  近些年来,教育理论空前繁荣,而实践却难以摆脱乏力的现状。原因就是某些理论一放到现实中,就与现行制度产生尖锐矛盾,于是,这样的议论不绝于耳:只要高考制度一天不改变,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

  脱离了现实的改革,只能高置于书斋之上,却不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需要搞清楚的是,我们的改革,不是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针对取得成绩的途径。学生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我们反对的是“满堂灌”、是“题海战术”,是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的成绩;而对于建立在热爱学习、积极探索基础上的优秀的学业成绩,我们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成长在前,成绩在后。“生本教育”下的学生负担轻、效率高、学习高度自主,他们令人羡慕的学业成绩,是自由成长、健康成长的必然结果。

  任何成功的改革,不仅需要正视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更要有与现实接轨的勇气和智慧。“生本教育”实验,以其思想的解放和实践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执笔 刘群)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