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烹制“营养美食” 课堂是师生精神相遇的地方,国家课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但国家课程的统一性、标准化、地域特性和儿童个性之间有一道需要穿越的屏障。 要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师就要像一位高明的烹调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将教学内容烹制成滋养学生成长的“营养美食”。 围绕学生的成长需要,石岐中心小学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支点,精心研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童话,描写的是蜗牛本来有翅膀,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获得冠军后,老是背着奖杯,最后奖杯变成硬壳,重压在背上,最终只能爬行。 在教学中,周双清老师既立足文本,抓重点句子的理解,又超越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还原生活,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师:蜗牛得奖后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表现? 生1:蜗牛想:我真了不起,谁都比我飞得慢。它得意洋洋,整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再也不练习飞行了。 生2:蜗牛得奖后,背着奖杯说:“我得冠军了,我得冠军了!” …… 师:蜗牛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背着奖杯到处走,会碰到谁?说些什么? 生:蜗牛碰到了蚂蚁、青蛙、毛毛虫、蝈蝈、小鱼儿…… 师:它们说了些什么? …… 这是多么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周老师以孩子的好奇心为起点,打开想象的翅膀,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真正在自主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南方的孩子很少见雪。美术课上,为了让学生们一起走近《雪孩子》,美术教师刘扬眉随手拿了一张白纸,撕一个大圆当身体,又撕一个小圆当脑袋,黑板上各色的磁铁变成了雪人的眼睛和纽扣,大红油性笔是俏皮的大鼻子,桌面上的大油画板刷刚好可以做小雪人的手…… 信手拈来的材料,巧妙的技法,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看着小雪人憨态可掬的模样,孩子们“呵呵呵”地笑了起来。老师随即让孩子们通过视频观赏美丽的北国雪景。 太有趣,太神奇了!孩子们尝试着用自己的纸材和工具材料进行创作。 “我试试蜡笔水彩法”,“我用白色水粉直接画在深色纸上面”,“老师,原来涂改液画画也很好看耶”,“老师,你快来看,可以刮出雪花的样子”…… 学生们在快乐的绘画中演绎种种可能的表达方式,感觉用笔的丰富、用色的协调、搭配及构图的节奏等。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作热情的画作诞生了。 在这节美术课里,刘扬眉老师将美感和技法,不着痕迹地转化为轻松有趣的动手实验和展示。 在石岐中心小学,这样开放、鲜活的课堂比比皆是。在这里,课本不再板着面孔,教师不再以自己的理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索,而是以启发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思考和自我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