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国家级班主任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培训已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高质量的班主任培训资源,为在全国深入开展班主任培训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和培训方案;同时也发掘和培养了一支整体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和培训水平高的骨干班主任培训队伍,为各省区市乃至全国的班主任培训,输送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培训者。 记者:这次国家级班主任培训工作结束了,但班主任培训的任务还未完成,您认为今后班主任培训的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董奇:严格地说,这次培训不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而是授课专家和学员相互学习、分享、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一次培训结束了,但是要真正提升全国基层班主任的素质任重而道远。 现在有一种现象叫“培训灾难”,各省区市班主任培训越来越多,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但是培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我认为,班主任培训工作方向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问题。为此,首先要做到按需培训,认真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先期调研,制订符合基层班主任实际需要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同时,培训方式也要改革,通过自我研读、案例分析、反思体验、小组讨论、主题展示等方式,提高学员作为培训者的分析问题、反思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演讲能力。其次,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是今后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应该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资金投入也很大,但是培训效果的评估问题却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认真分析培训是否真正满足了不同水平班主任的需求,深入开展培训效果评估,才能更好地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班主任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在国家财力和物力投入有限、班主任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开发出成本低、长效、方便,既不耽误日常工作又能兼顾班主任培训和学习的模式,也是以后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助于我们探索更有效、更完善的班主任培训模式。 记者:培训的有效性是学员最关注的问题,您作为北师大首都基教院班主任工作研究与培训中心的主任,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次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从内容和形式设定等方面是如何体现培训的有效性的? 王耘: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标,了解学员的需求。此次国家级班主任培训是培训者培训,要形成一套系统的班主任培训资源和培训方案,培养一支整体素质高、培训能力强,能在全国开展高质量班主任培训的优秀培训者队伍。为此,我们在培训前开展了基层调研活动,对北京地区的班主任进行访谈,征求他们对班主任培训的需求和建议;同时对参加培训的优秀班主任进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需求,并结合专家指导意见,有的放矢地制订培训方案。 其次要合理设定培训内容,讲究培训形式和方法。这批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他们基础好、经验多、求知欲望强,前期调研结合培训目标,我们扩展了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教育部规定的6个模块,还增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研究反思能力培养、演讲培训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采用专家讲座、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也使学员的培训能力得到锻炼。 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传统的培训往往是专家讲学员听,学员听得无趣,培训效果也不太理想。而此次国家级班主任培训,除了传统的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的方式,还采取了自我研读、案例分析、反思体验、交流讨论、合作展示等方式,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既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热情,又为学员以后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记者:培训不可能面面俱到,解决所有的问题。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有没有一些后续工作,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进指导? 王耘:培训结束后的跟进指导工作在培训前期就已经规划好了,培训结束后通过E-mail和学员沟通,给学员发送一些优秀案例和资料。学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邮件获得指导。同时为了让学员的问题得到更加及时的解决,我们正在计划筹建班主任培训网站,让学员之间、学员和专家更方便、快捷地沟通交流。另外案例分析有助于提升教师研究反思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我们计划挑选本次班主任培训中提交的典型案例,集结成册,希望对其他老师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记者:全国骨干班主任培训工作圆满结束了,培训效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广大学员的认可,您认为这次培训值得推广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王耘:这次培训把知识传授和培训技巧训练相结合,这是一种新尝试。把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培养成培训者,让他们用自己消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去培训广大基层班主任,从长远来看比单纯的专家培训效果好得多,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