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提高班主任素质 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助力
2009-09-23  2009年09月23日  来源:人民教育

  本次培训在内容设定方面没有因循守旧和一成不变。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疏导、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是教育部规定之外而班主任急需掌握的,经过专家研讨之后,将其添加到授课内容中。在第二期培训中,根据第一期学员的反馈更改和添加了一些内容,使培训课程更能满足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

  在授课形式方面也有所改进。因为这次国家级培训针对的是全国的优秀班主任,对他们比较熟悉的课程,比如说班主任规范方面的知识,采用发放文献的形式,请学员课前阅读,课上专家进行点拨;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则通过研讨、经验分享、角色体验等活动,让学员在亲身体会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在形式安排上,我们采取面对面培训与网络、电话结合,课下自学与专家指导结合。培训前期要求学员阅读书籍、分析案例,其实也是学员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培训过程中,授课前发放阅读材料,让学员自学一些基本的理念和知识,专家课上指导,这样就能合理利用上课时间。

  当然这次培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首先是学员差异大,培训需求多种多样,要完全满足其需求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培训中可以尝试开展分类教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就是本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任何知识的吸收都需要有一个内化过程,如果课程安排太紧,学员就没有思考时间。再有就是如何保证培训和工作相结合。今后培训应该探索培训和学员工作结合的模式,在学员工作间隙做培训,学员带着问题去实践,然后反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培训专家讨论、交流、改进,不断循环,这样学员所学习的知识才能完全内化,效果会更好。但是这种形式对于国家级培训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考虑和研究。

  记者:这次国家级培训是建国以来最高规格的班主任培训,接到这个任务时有没有压力?在培训开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王侠:承担这次国家级培训是一个挑战,在国家级培训前,各个省区市已经举办过一些班主任培训,而此次培训面对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要体现新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这次培训不仅要提高优秀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要进行培训者培训,提高他们的培训技能,如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因为培训的目标比较高,所以感觉很有压力。

  为了做好这次培训,我们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培训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首先对各地的培训内容和方案进行调研,了解各省区市的培训效果和班主任老师对培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定课程内容和形式。前期文献查阅、调研完成后,还邀请了教师培训方面的专家讨论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在前期培训方案中详细规划好每节课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另外,培训之前给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发放了一些书籍、文章等资料,让学员先自主阅读,提交阅读笔记,作为培训前的知识铺垫,这样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培训时间。

  记者:北师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有许多教育名家和大师,本次培训都邀请了哪些专家给学员授课?学员对这些课程的反响如何?

  王侠:这次培训主要邀请了三类专家。第一类是知名的教育学者,像北师大心理学院的林崇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另一类是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颇有研究的青年专家,像边玉芳、林丹华教授等,他们的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经常接触中小学教师,课前课后和学员的互动交流也很多。如果培训教师都是专家学者,学员会产生自我保护心理,认为达不到专家的高度。为此我们邀请了第三类专家,具有中小学一线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他们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又能加以理论提升,对学员来讲更加亲切。一方面实践专家讲授的内容贴近学员工作实际,另一方面也能鼓励学员向更优秀的班主任看齐。比如任小艾老师,授课过程中把自己成长的经历渗透其中,课后很多学员表示非常受激励。这三类的专家授课的反响都很好,三者结合能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

  记者:在培训过程中,为了安排好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您和培训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侠:安排好学员的学习和生活是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充分利用北师大的资源,我们尽量安排学员在校内或者就近住宿。这样既能方便学员学习、生活,还能深切体会大学的氛围。学员和学生一样住宿、吃饭、上课,也有助于学员完成从老师到学生的转变。培训学员对高等学府非常向往,会利用晚上时间去听感兴趣的讲座,体会自由的学术氛围。

  两次培训我们都安排了研究生助教和他们同吃同住,随时解决学员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每天还会留一些作业,比如写学习心得,这些内容都要求用E-mail发送给我们,有些老师不会使用网络,助教就教他们如何使用E-mail、如何在北师大图书馆中查找资料。学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随时找到助教老师。

  记者:从培训一开始到结业,培训老师和学员们都在紧张和忙碌中度过,在您个人看来,培训的效果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侠:其实培训效果应让培训学员来评价,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培训效果是很不错的。效果之一可以从学员展示中体现出来,学员以培训者的身份,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进行专题活动研讨和演讲训练,最后再进行专题演讲,请专家和其他学员点评。从确定主题,查找资料,到做课件展示,这个过程是对10天培训内容的一次总结和提升。学员也说这种现场模拟感觉很好,既锻炼了演讲能力,也锻炼了胆量。

  培训的效果还可以从学员撰写的案例分析中看出来,案例分析对促进班主任的研究和反思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培训课程中包括案例写作、分析指导,培训前学员提交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层次不一,有些案例分析很到位,也有一些欠缺反思深度。经过培训,学员对原来的案例进行了修改,分析思路和反思深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培训结束后,有些学员已经按照这次培训目标在各自地区和学校开展培训了,他们把培训方案、培训主题、培训方式、培训计划安排等发给我们,请我们提意见。学员们能把培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说明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记者:您是全国骨干班主任的班主任,两期培训中您和许多全国骨干班主任朝夕相处,有没有一些让您印象深刻或感动的事情?

  王侠:每期培训我都是全程参与,感动的事情很多。首先是学员的学习态度。学员们特别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总想多学习一些知识。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课间向专家请教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主动要求晚上加课,并把专家的联系方式记录下来,方便进一步请教。学员之间也互相学习,在经验介绍环节,老师之间讨论得特别激烈。比如有老师提出学生夏天游泳的安全问题是学校的一大隐患,另一位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他的做法是疏而非堵,学校开设游泳训练课,一方面弱化了孩子游泳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也学会了游泳的技能。培训中这些优秀班主任相互切磋交流,每个人的收获都很多。

  还有一点是学员的责任心特别强。来培训前已安排好班级和学生的事情,但培训中还是一直和学生保持联系。培训结束后,没有停留,当天就返校了。有位老师说“出来培训是挺好的,就是有点想学生,放心不下”,他们对学生的牵挂和责任感,让我非常感动。

  后记:全国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结束了,负责培训的北师大的老师们陆续收到了全国各地学员发来的信件和资料,纷纷向培训中心的老师汇报自己参加培训的体会和收获,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培训学员全部被聘为“教育部2007年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的网上指导老师,为参加远程培训的学员提供在线指导,其中福建泉州的陈春暖老师和山东威海的于清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贵州桐梓县娄山关镇中心学校的吴朝寄来了自己在家乡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的资料,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4个方面,和全县教师一起探讨班级管理的思路,得到了桐梓县教育局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班主任培训的火种已经点燃,班主任专业化已经呈现出燎原之势。  

  董奇: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组副组长。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等方面研究,多次主持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项目。

  王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副所长,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班主任工作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长期致力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王侠: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担任本次全国骨干班主任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班主任。从事儿童认知与学习评价研究,曾连续6年在中学任教。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