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晓霏立刻想好了家长会的开场白,她快步走上讲台,微笑着说:“大家好,刚才听说有些家长很担忧。请放心,这次咱们班新调换的老师,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是本年级的优秀教师。”她从毕业院校、教学特点,到工作业绩、学生评价,对科任教师逐一做了详细介绍,最后不无自信地说:“当然了,我也很优秀,我已经做了23年班主任,学生们都很喜欢我。” 古晓霏一边说,一边观察,园园的妈妈还在底下小声唠叨着。她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即便对学校或老师感到不满,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去评价,否则只会让孩子对老师更加不信任,一味抱怨。这样不仅很难跟别人友好相处,而且人生幸福感将大大降低。” 再看园园的妈妈,停止了唠叨,吃惊地抬起头。“我虽然没点破,但她肯定明白我的意思,有类似行为的家长也会有反思。”古晓霏说。 从此,古晓霏对园园多了一分关注。园园数学不好,古晓霏经常为她“开小灶”。班里调整座位,跟园园同桌的浩明是一个调皮鬼。生怕园园有意见,古晓霏找她谈心:“浩明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强,让他跟你同桌,对你会很有帮助。但他的英语很差,你能不能也帮他一把?”老师的话让园园感到了信任和尊重,她爽快地答应了,学习也越来越带劲儿。最近一次考试,她的数学成绩居然跃居全班前列。 第二次开家长会,古晓霏高兴地发现,园园的妈妈很早就到了,坐得端端正正的,面带笑容地专心听讲。古晓霏也适时地向她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要多关注她的精神成长;少一些唠叨,多一些鼓励。 “教育不是刻意地为孩子做什么或要求他做什么,而是用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去影响他,让他不断地向上、向善。”古晓霏说。 她正是用这样的情感和态度,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和家长。 三 有一段时间,面对学生,古晓霏似乎有点找不着感觉了。 岁月与环境,会让人悄然改变。古晓霏发现,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远了。客观原因是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婚后的她不仅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且要直面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家中有三位老人——公公、婆婆和婆婆的母亲,公公偏瘫在床,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症。古晓霏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心地善良的她悉心地为老人们准备一日三餐,喂他们吃饭,帮他们洗澡,多年来不厌其烦。 同时被改变的,还有人的心境。古晓霏知道,那种和学生一起骑单车、爬山、烧烤的年轻的快乐,再也难以找寻了。 带着些许的迷茫、困惑与悲哀,古晓霏努力地调整自己。对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必经的“坎儿”。这期间,她看了许多书,也参加了一些培训。慢慢地,从实践到理念,从感性到理性,从青涩到成熟,古晓霏欣喜地听到了自己“拔节”的声音。 当古晓霏重新把目光投向学生,她陡然间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不一样,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她去尊重,去了解,去倾听。 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小豪,从那桀骜不驯的眼神里,古晓霏知道,自己又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那是开学第一天,别的学生都在劳动,只有他四肢大张地坐着,摆开了架势,就等着老师去“挑刺儿”。 “面对一时无法处理的问题,我一般不会直接跟学生冲突,这样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余地。”古晓霏决定“按兵不动”。 紧接着是军训,学校要求男生剪短发,全班只有小豪“抗旨”。当天军训完毕,古晓霏叫他到操场上聊天:“怎么没有剪头发啊?”“昨天我很忙,没有时间。”小豪漫不经心地说。古晓霏不再深究,问起他平时的兴趣爱好。小豪是学校篮球队的,说起篮球,立刻眉飞色舞。古晓霏也因此了解到,他昨晚是因为看球赛才没去理发。 跟军训教官商量后,古晓霏决定让小豪来领操。事实证明,小豪的表现的确很出色。一周的军训结束,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古晓霏打电话告诉小豪的爸爸,他激动地说,这是第一次接到表扬的电话。 第二天一进教室,古晓霏眼前一亮,小豪剪了个板寸,正冲着她直乐。古晓霏也笑了:“同学们看看,今天谁最帅呀?”大家的目光都转向小豪,一个劲儿地鼓掌。 尽管有了好的开端,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小豪又闯祸了。一天早读课,小豪参加完篮球训练,没有按时进教室,而是去吃早餐,被值勤教师抓住。“哪个班的?”值勤教师指着他的鼻子呵斥。小豪不说话,挑衅地看着对方。值勤教师年轻气盛,想好好教训他一番,小豪抓起桌上的饮料就冲他砸过去。 古晓霏闻讯赶来,拉起小豪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只见他气得鼻孔一翕一张的,愤愤不平地说着值勤教师的粗暴。古晓霏不说话,任他发泄。几分钟后,小豪的情绪渐渐平静了。古晓霏开始发问:“早读时间不准吃早餐,你知道吗?”“知道。”“既然这样,老师碰到这种情况,该不该管?”小豪不说话了。“即便老师的态度你不能接受,但你的行为合适吗?”小豪低下了头。“老师跟你一起去向值勤教师道歉,好不好?”古晓霏问,小豪乖乖地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