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 专家引领 ●江苏南京 黄正平 班级管理既是班集体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也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过程。根据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班级管理可分为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文化管理等不同层次。其中,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班级高品质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新走向,也应成为班主任追求的管理境界。 一、文化管理是高品质的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首先是制度管理。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班集体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称为制度建设。”制度管理主要是进行常规管理,即对班级日常活动的管理,是班集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是通过贯彻执行班级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的。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等是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都有一定的约束和教育作用,常规管理犹如放风筝:只有约束,才能飞得更高。通过常规管理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班主任也明确该怎样要求学生,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班级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要实行民主管理。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应发挥师生的共同作用,班主任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民主管理的关键是班级全体成员形成主人翁责任感,形成自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参与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参与具体管理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这种参与意识越强、参与的活动越多、参与的过程越被信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为集体作贡献的精神就越强。 民主管理与制度管理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班级民主管理中渗透着制度管理。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种民主的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民主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制度还是生活方式,民主的核心都是尊重,即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对他人的尊重。作为制度的民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民主程序,比如班规的制订和执行,等等。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就是要在每一个细节上,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自由意识、法制意识、宽容意识和合作意识。 文化管理是民主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然取向,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超越。班级民主管理如果没有价值观的整合,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就会因缺乏文化内涵而显得浅表和平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班主任要坚持用思想管理班级,用文化提升品位。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是通过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是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的融合与统一。文化管理更能体现班主任“精神关怀”的本质要求。班级管理说到底就是对班级文化的构建和管理,班级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管理是在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建设崇高的班级精神,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班集体建设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或三种模式,即从制度管理,到民主管理,再到文化管理,这是一个不断渗透、浸润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从约束人、调动人,到发展人的过程,是班级管理不断走向成熟、学生素质不断提升、良好班风形成的过程。 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管理的核心。 班级是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一经产生,就是一种文化模式,成为学生发展的“温床”。在班级里,班集体建设、班风的培育、班规的形成、班级环境的布置等,都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班级文化是一种教育存在,我们应着力建设致力于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精神氛围、制度文化、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活动。 班级文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也是学生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班级文化的外延,可从构成要素、层次形态和时空组合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从形态上对其结构进行剖析,一般划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在班级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反映班级主体活动的规则,是班级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指班级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一般由班级舆论、班级目标、班名、班歌、班训等构成。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班级精神文化反映的是班级成员的价值标准,它对班级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集中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发展的期望。这些要求和期望渗透在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精神氛围,引导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学生的个性。班级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中,通过生活,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班级精神文化的导向功能十分重要,它担负着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价值观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