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 > 正文
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0-03-09  2010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学习,进而解决问题,又可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总结的策略、途径、方法运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上,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会探究的本领。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但能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时设计以下3个问题:

   问题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a=2.5cm, b=3cm, c=5cm (2)m=6.3cm, n=6.3cmp=12.6cm (3)a=4cm,b=6cm, c=1cm

   拓展:你想找一根多长的小棒与长分别为4cm6cm的两根小棒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可推断出小棒的长为3cm4cm6cm7cm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问题2:小明说:“我的步子(两脚着地时两脚的间距)大,一步有3多。”你认为小明的话可信吗?

   问题3(小游戏):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B两地,请第三位同学站到与他们两人的距离和最小的地方,你认为站在哪里合适?此游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与“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

3个问题是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简单应用,可让学生自己画图解决。第一个问题是知识的直接运用,应先由学生自己探索,然后小组或全班交流,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方法。后面两个问题与实际联系密切,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应用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真正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张国华}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