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与合作的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刻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呈现问题的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容易流于形式,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平面镶嵌”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砖的铺设情况,总结出“平面镶嵌”的概念。在探究“平面镶嵌”的条件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个图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4)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条件:a.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度。b.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完成了合作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王利琴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西藏民族中学 原载《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