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唤醒学生表达的本能 阅读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就连吕叔湘老先生都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可茅娟美老师的探索,打破了老先生的这番感慨。她教的学生,两个月便能写出不错的片段,半年之后,就能洋洋洒洒,倚马千言。 一次,茅娟美老师到别的学校借班上课。8分钟的时间,全班同学便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片段,让听课老师目瞪口呆。 当时,茅老师让学生写“好奇心”。孩子们全都一愣,这可怎么写? 茅老师不慌不忙,走到教室外面去,说:“我要进来啊。”孩子们乐了,伸长脖子向外看,看半天,也没人进来。 茅老师再说:“我马上要进来了啊。”可她只是推开门,探了一下头,又回到了外面。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心里直说奇怪呀奇怪,老师要做什么呢? 第三次,茅老师说,我真的进来了。说完,她径直走到了讲台上。 巧妙的教学设计,在短短一两分钟时间内,就极大地勾起了孩子们表达的冲动。他们拿起笔,写下自己看到的、心里想的以及当时的环境。就这样,一篇篇生动的小文章诞生啦。 “我所做的,不过是唤醒学生,唤醒他们过去忽略了的世界、情感和兴趣。”茅娟美说,初中生作文,最爱犯的毛病一是无话可说,二是空洞无物。怎么解决呢?她想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细节,调动联想,攫取素材。 表达“欣喜若狂”的心情,她告诉孩子们,不要出现“高兴、激动”等词语,要多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结果,孩子们写道:“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角随即上扬,脸似乎被突如其来的春风给吹皱了。”“他如小孩子般双掌一拍,脚也忍不住地往上跳着。” 描写“枫叶红了”,茅老师启发孩子们:红可以联想到什么?火。火有什么特征?燃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最后,孩子们写道:“枫叶红了,像一片燃烧的火焰,远远的,仿佛还传来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多么诗意的句子啊!怪不得,大家一致公认,茅老师班上的学生特别有灵气。 灵气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一年,茅娟美老师新接了一个班。第一堂讲评课,她指出学生作文流水账泛滥,细节描写欠缺。一位男生不满地嘀咕了一句:“你倒是写写看!” 56双眼睛,齐刷刷地盯住了茅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