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不想再见一面的老师
2009-09-24  2009年09月24日  来源:人民教育

不想再见一面的老师

  星期天,我跟一个小学同学约好,一起去一个茶室聊天。我俩刚走进门,就遇到了我们共同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师生难得相逢,我赶紧上前打招呼,和老师寒暄了几句,一转头突然发现我的老同学不见了。

  “咦?”这家伙平时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今天遇到老师,怎么连招呼也不打了?我和老师道别后,就来到了茶室的二楼,看到老同学早已叫了两杯“太湖翠竹”在等我。

  待坐定,我忍不住问:“家伙,怎么看到老师也不招呼一声?”同学沉默片刻低沉地甩出一句:“我不想再见到他!”我惊讶不已,原本谦逊、儒雅的老同学瞬间变得不可理喻。

  在我不断地追问之下,老同学才向我说起了这样一件往事:

  “那年上小学四年级,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正是这位老师让咱们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我觉得这题目真是太好写了,因为我父亲就在咱们就读的小学做老师,我有太多的事可写了。于是我这样开头:‘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有具体、翔实的事例可写,所以很快就洋洋洒洒写下了五百多字。哪知作文本发下来后,我看到这位老师在第一句话中,用红色钢笔在‘教师’之前添上了‘代课’两字,改成了‘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这猩红色的两个字让我一阵眩晕,心里如做错了什么似的异常难过。是的,我的父亲的确是一名代课教师,在我们学校谁都知道。但这低人一等的‘代课老师’并不代表他无能,更不是他的错。在省重点高中学习时,父亲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只是十年浩劫让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更由于所谓的海外关系而失去了参军、从医的次次机会。对此,父亲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因命运的不公而颓废、沉沦。“文革”后,父亲才觅到了到学校代课的机会,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日早出晚归,对工作非常认真,对每位学生都视如己出般疼爱。”

  老同学猛抽了一口烟继续说道:“小时,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也为父亲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我不否认其中夹杂着些许个人的小虚荣:‘我的爸爸是最棒的’,可这份‘虚荣’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啊,那其实是一种很自然的感情,崇敬、热爱自己的父亲,每个孩子都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最棒的。可就是这位语文老师那刺眼的两个字把我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击得粉碎,让我的骄傲变成了耻辱,我就如一个说了谎话的孩子,被人揭穿后赤条条地站在众人面前无地自容。我那时虽然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但也懂一些人情世故,我觉得这位老师是为了显示他的优越感才这样改的,而这却伤到了我:此后每逢写作文,不好的感受就会涌上心头,挥之不去。从此,我便觉得作文是那样地让我厌烦,甚至所有的学习都让我厌烦。今天,当我看到他,儿时的感受就铺天盖地地袭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所以,我不愿见到他,说不上恨,但就是不想再见到他!”

  听着老同学低沉的、略有激动的倾诉,看着他回忆往事时微红的眼圈,我的心被刺痛了,没想到,那么多年前的两个字还会在一个男子汉的心中留有阴影。我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你或许会说我的这位老同学是个太敏感的人,两个字会有那么严重吗?但我完全能理解他。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强势的,他们是领袖、是权威,甚至是上帝,他们的每一个细小行为都有可能在瞬间粗暴地摧毁一个孩子全部的自尊心,压碎他的荣誉感。教育不是要培养有尊严、大写的人吗?不是要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吗?那我们就一定要时时处处都注意维护孩子们那稚嫩、脆弱的心,不要以为学生小,什么都不懂,就可以为所欲为,正相反,一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有太多的禁忌,要如履薄冰,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要考虑学生内心的感受,否则,不夸张地说,我们不经意间就可能成为学生成长的罪人!

  (许海峰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南星苑小学)

  (原载《人民教育》2008年第15—16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相关文章

2010高考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