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人民教育杂志  
您的位置:首页 > 管理 > 正文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2010-04-02  2010年04月02日  来源:人民教育

  ● 谢翌

  提出一个好的教育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教育领域的研究问题而言,好的问题应该是对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中小学教师所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应与教育实践高度相关。教师行走在“教育的田野”中,要充分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教师所研究的课题应该源自学校生活。这种校本化的问题决定了教师多采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和提升自己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具有教育价值。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应该具有明晰的教育立场。它更多源自个人教育实践中的“遭遇”,对相关的个体产生了某种“触动”。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的过程就是教育他人或自我教育的过程。

  应关涉社会现状。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从社会、教育的新旧事物之间的“不一致”或者“冲突”入手,发现“真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比如新课程与现有的学校课程管理体制之间存在冲突。找到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也就找到了相应的问题。

  要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就问题的提出而言,可表现为“新问题老视角”、“新问题新视角”、“老问题新视角”三种。比如,不少学校都以“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作为研究题目,但由于本身没有新的视角,又未能找到新的问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同小异,无法找到研究的切入点或者研究的“空白带”,难以开展有效研究。

  问题要小而实。“小题大做”是一种研究智慧。“小”问题可以使研究更深入。借助丰富的证据,使得研究结果有血有肉,便于有效揭示因果关系、内在特征。题目大而空,可能使得研究者很难把握研究的主题,很难将问题细化、可操作化;对象泛而杂,必然使得对研究内容的解读浮于表面。有些教师选择的研究问题很大,但研究的时间又很短,结果只能是堆砌别人的话语。

  要多关注“学”的问题。“如何教”的研究不少,但对于“如何学”,则关注较少。教师只有关注“学”的问题,才能引导教师备“学”,帮“学”,为学生的理解而教。比如,教师可以就学生学习某一内容的困难进行研究。教师在课前应该先了解他们对某一内容的“准备知识”,并需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评价学生的所学课程,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叙述和反思。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系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8期)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 编辑:程荣}
人民教育